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故事

国庆节作文2023-12-28 12:18:05威海教育网

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故事

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故事

梁思成是著名的建筑学家,一生从事着古建筑研究和保护工作,著有《中国建筑史》等建筑书籍。下面小编就来分享一下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故事 篇1

1、伟大的古建筑保护者

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大师。人民英雄纪念碑、重建的江南名楼滕王阁均出自大师的手笔。梁思成毕生从事古建筑研究和保护工作。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早年留学美国,游历欧洲。回国后定居北平,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和东北大学建筑系,并且开始潜心撰写《中国建筑史》。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乱,梁思成只得带着夫人和儿子梁从诫南下,在离重庆300多里的里庄落脚。日军的入侵让他们全家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梁思成的健康状况也是日益恶化。由于长期低头伏案画图颈椎受损,他就用花瓶拖着下巴,继续创作。

炮火连天、兵荒马乱,即便在这个偏僻的小镇也难得片刻安宁。1944年夏天,抗战形势扭转,进入战略反攻阶段。这天,几个陌生人忽然出现在梁思成面前,他们奉盟军司令部之命,前来邀请梁思成商议大事。听明来意,梁思成二话不说立即乘竹筏从水路出发,到达重庆的朝天门码头,又弃筏登岸。司令部早已等候多时,梁思成甚至来不及喝口水,一张军用地图已经摆在面前。盟军正在准备大规模轰炸日军,为了保护敌占区的古建筑不至于毁于炮火,所以专门把他请来请教。

梁思成手拿着红笔,在地图上仔细的圈点,每个重要部位都做了明示标记。圈点完毕,当他交还地图时,稍作沉思,忽然说:“我还有个建议,希望另外两个城市也能得到保护,但是不在中国。”美国人感到奇怪问他是哪两个城市?他说:“日本的京都和奈良,这是日本最富盛名的两座古城,古建筑林立。”话一出口所有的人都大感意外,觉得不可思议,当时两国交战正是你死我活之时,对于梁思成这个建议,就连司令部也不能擅自做主。

第二年夏天,日军兵败如山倒,却仍在垂死挣扎,拒绝投降。为了打击日军的战争潜力,早日结束战争,盟军在太平洋上集结重兵对日本本土发起了持续大规模的战略轰炸。在连连的炮火笼罩之下,直到日本宣布投降,国内几乎只剩下了废墟,唯有两个城市幸免于难,京都和奈良。盟军最终听取了梁思成的建议。

硝烟散尽,隆隆的炮声已经成为遥远的记忆。战争带给人们的伤痛,仍然难以愈合。然而幸运的是京都和奈良躲过了那场浩劫,两座千年古都,依然是生机勃发。时至今日,多处古建筑群已经被列为世界遗产。让日本人引以为豪,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来此观光览胜。当人们漫步古都,徜徉于历史和现实之间,为人类的智慧而发出由衷的赞叹之时,不会忘了60多年前的那个中国学者。

文化遗产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财富,大师的远见和胸襟令人钦佩,日本人尤其心存感激,都说梁思成是古都的恩人。后来梁从诫赴日本演讲,谈起此事,眼眶湿润的说道:“父亲当时作出这个决定是不容易的,我们家有两个亲人都牺牲在抗日前线。”台下鸦雀无声,无不悚然动容。如果说这是两个人的战争,胜负其实早已分晓。

古建筑和文物是人类共有的财富,人类有共同保护的责任。

2、在军用地图上标古建筑

1948年底,在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后,毛主席随即拟订了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并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完成了对北平的包围。 鉴于弃守只是时间问题,国民党当局试图迫使在北平的高校南迁。

就在迁与不迁争议之间的一天,有两位穿灰布衣服的人,在一位朋友的'引领下,来到梁思成先生家中。来人取出一幅北平的军事地图,说:“我们的部队正在做进驻北平的准备,出于完好保护北平城中珍贵的文物古迹、书籍档案的考虑,党中央和毛主席主张和平解放北平,但是如果傅作义拒绝接受和平改编,我们只能强行攻城。我们早知先生是国内著名的建筑学家,现请先生把有重要文物古迹和古建筑的地方在地图上标出来,以使之避开炮火。”

当时,梁思成正为北平城中大量的名胜古迹、古建筑群落的命运担忧,他害怕北平遭受劫难,使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瑰宝毁于一旦。 因此,以前从未直接和中国共产党人打过交道的梁思成听了来人的这番话,感到十分惊愕:共产党对保护文物古迹竟如此重视!而当他又听来人说他们的上级表示,宁可付出流血牺牲代价,也要尽最大可能保全古建筑一砖一瓦时,他更被深深地感动了。 他随即和妻子林徽因,用红笔在那幅军用地图上,把他们认为必须特别加以保护的地点,一一圈点了出来。北平最终获得和平解放,国人额首称庆。而梁思成夫妇昼夜圈点禁止炮轰地图一事,则成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永久佳话。有了这次经历,梁思成毅然做出了留在清华大学等待解放军到来的选择,拒绝了国民党派飞机接他到台湾的邀请。

如何在解放战争中保护祖国的文化遗产,仅仅有高层领导人的重视是不够的,还要有一些措施保障。中共中央特地派人来请教梁思成,倾听他的看法和意见。这一做法正符合梁思成千方百计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心愿,于是他慨然应允,为中央人民政府和解放军编印一本《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以供在解放各个城市和地方时用。

梁思成担纲这件大事,率领清华建筑系的部分教师及中国建筑研究所人员一起动手,从《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的内容、封面到书的版式设计都亲自定夺。1949年6月,这本《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印出,发给各路解放大军。在该书的说明中,明确写道:“本简目的主要目的,在供人民解放军作战及接管时保护文物之用。”

这本饱含了梁思成等人心血的《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发到解放军手中之后,不仅在解放各个城市、地方时避免了不少盲目的破坏,而且对解放初期开展古建筑调查、保护、研究工作也提供了指导,它可以称为新中国文物保护史上重要的历史文献。

当时在中国建筑研究所工作的罗哲文,直接参加了《简目》的编写,并担任了初稿的全部油印刻制和印刷装订工作。

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故事 篇2

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梁思成知道旧城作为一个整体,无论如何保护不成的时候,仍然发出最后的呐喊。他退而求其次,希望保住旧城的城墙和城楼。在北京《新建设》中,梁思成为北京城墙做了他最后的徒劳辩护,可以使我们后人洞悉当年的情景(“○”为毁城者的言论,“△”为梁思成的辩护):

○城墙是古代防御工事,是封建帝王统治的遗迹,其历史任务已经完成,理应拆除。△那么,故宫不是帝王的宫殿吗?天安门不是皇宫的大门吗?这一切建筑遗物虽然曾为帝王服务,被统治者专用,但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杰作,今天已属于人民大众,成为民族的纪念文物了。

○但是,城墙限制和妨碍城市发展。 △现代城市为防止过度密集和拥挤,采取大城市用园林地带分隔为小区域的办法。城墙正可负起新的任务,承当现代大都市的区间隔离物。而当国防上需要时,城墙上还可利用为放炮的阵地,古代的防御工事在现代还能再尽历史任务。重要的是打破心理上的城墙。人民政府所规划的大北京市界已21倍于旧城区,政策方向早已确定,旧时代政治、经济上的阻碍早已消除,我们不应再被心理上的一道城墙所限制、所迷惑。

○城墙阻碍交通。△只要选择适当地点,多开城门即可解决。同时在城市道路系统设计上,控制车流,引导其汇集在几条主干道上,正可利用适当的城门位置导向。○拆除城墙,可取得许多砖,可取得地皮,利用为公路。拆之无害,且有薄利可图。△城墙除 1米厚的砖皮外,内皆灰土,总数约1100万吨,以20节18吨车皮组成的列车日运一次,需83年才能运完。这一列车,83年之中可运多少有用之物?废物体积如十一二个景山,安放何处?北京城外并不缺少土地,四周都是广阔的平原,何苦要费巨大的人力取得这一带之地?拆除城墙的庞大劳动力又可积极生产许多有利于人民的成果。如此浪费人力,同时毁掉一件国宝文物,不但是庸人自扰,简直是罪过的行动。

但这样的争辩很快就结束了。争速前进的历史和匆忙的决策,彻底淹没了梁先生的建议和童话般的憧憬。有一天,梁先生从城内开完会回到清华园,谈到了北京市负责人的话:“谁要是再反对拆城墙,是党内就开除他的党籍!”从此,反对的意见,美好的建议,都沉默了。

这一次,是科学和理性的败退。于是,对梁思成的批判开始了。随后,北京城墙不幸地被拆毁了。

为保护北京城,梁思成哭了好几回。天安门外的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因为妨碍“几十万人民群众的队伍在这里接受毛主席的检阅”,于1952年被拆除,梁思成哭了;1953年,北京开始拆除一座一座牌楼,梁思成与主拆派据理力争,在会场上痛哭失声。

梁思成的确书生气,直到1957年,他还在抗辩:“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梁思成就针对北京市区规划提出,将北京的行政中心建到老城之外,这就是著名的“梁陈方案”。但这一方案很快被否决。批判者说,梁思成是为古而古,妄图将北京老城当做一个博物馆保存起来。对此,梁思成曾对当时北京市的一位负责人直言:“在这些问题上,我是先进的,你是落后的,50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误的,我是对的。”

跑了几年城建,王军越来越理解梁思成:“梁先生不是为古而古,而是与城市的现代化联系起来的。”

梁思成当年躺在病床上预言:这个城市还没有长大,现在只会得一些伤风感冒的小毛病,但我已经看出,他将来会心肌梗塞,得高血压。

虽然他本人没有看到自己的预言变成现实,但是王军看到了这个城市心肌梗塞和高血压的病症。今天,北京城已经不堪重负,人口密度过高,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稀缺,许多文物建筑被毁坏。

在山西海拔2000多米的霍山,为寻访梁思成夫妇当年考察过的一处古建筑,王军驱车几个小时才上了山顶,而梁思成当年则花了12个小时步行上去的。

“在那个高度,我终于理解了梁思成。”王军深有感触地说,“他实际上被一种文化所化掉了,化到他的血液里了。”

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故事 篇3

现在已经没人能说清他们彼此第一次相见是在什么时候,但是彼时,梁正是人生的最好年华——十七岁。家门风范使他看上去与众不同,俨然一位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言语间略显稳重但不乏幽默。而林则风华初露——十四岁,正值水般澄澈、花般娇艳的年纪,明眸皓齿,神采飞扬。她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语言所不能表达的魅力,似灵动的精灵,只一眼,便住进了梁思成的心里。

世家的教育与文化的底蕴使他们志趣相投,心有灵犀一点通。经常是林笑谈之中迎上梁眼里闪烁着的调皮的火花,就知道他已经完全理解了自己的思想。还有很多时候,梁思成对林徽因讲着什么,使得她很吃惊,这正是自己想要说的,怎么从他的嘴里表露出来了呢。精神的交融和灵魂的互相抵达使他们的心渐渐贴近,终极碰撞出了爱的火花。

梁并不是个善于言辞的人,但他不动声色的谐谑,经常让林徽因开怀大笑。他也并不高大,但他的笃诚宽厚却让林徽因感到有一种安全感。他又是个胸襟开阔、坦荡无私又能细致进微地照顾别人的人,是个真正的男子汉。林在生活里所碰到的任何烦扰和偶然涌起的茫然心情,在他那里都会得到劝慰和开解。

两个年轻人沉醉在爱的幸福中,充分享受着爱情的欢快与甜蜜,他们第一次知道,原来真正的爱可以让心变得像白云一样柔柔。温情仿佛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沐浴在爱河里的两个人想诉说,想欢笑,想歌唱,想把这欢乐带给每一个人。这不是一般意义的欢乐,这欢乐来自灵魂,将引领他们飞往天堂。

婚前,梁问林:“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婚后,梁思成曾诙谐地对朋友说:“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一天,梁从外地回来,林很沮丧地告诉他:“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梁听后非常震惊,一种无法形容的痛苦笼罩了他,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虽然自己痛苦,但想到另一个男人的长处,他毅然告诉妻子:

“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金岳霖,我祝你们永远幸福。”而林不仅没有离开他,反而感动万分地对梁思成说了一句能让世上所有男人都无法拒绝的话语:

“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一生来偿还!”

是的,她已经是个传奇,是只能仰望的女子。她早已隔着如许烟波岁月,隔着那些男子的深情,美成书页中的一个剪影。所有人都知道她和徐志摩的故事。他为她写下那样的诗句,可是最后她还是没有选择他。可是,比起徐志摩那样激烈的爱,金岳霖的脉脉深情更令人动情。

汪曾祺写过一篇《金岳霖先生》,其中有个这样的细节:林徽因去世多年,金先生忽有一天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众人大惑不解。开席前,他宣布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顿使举座感叹唏嘘。

他为了她终生未娶,因在他心中,世界上已无人可取代她。即使多年后,当他已是八十岁高龄,年少时的旖旎岁月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可当有人拿来一张他从未见过的林徽因的照片,来请他辨别拍照的时间地点的时候,他仍还会凝视良久嘴角渐渐往下弯,像是要哭的样子,喉头微微动着,像有千言万语哽在那里。最后还是一言未发,紧紧捏着照片,生怕影中人飞走似的。许久,才抬起头,像小孩求情似的对别人说:给我吧!

林的追悼会上,他为她写的挽联格外别致,“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四月天,在西方总是用来指艳日,丰盛与富饶。她在他心中,始终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他还记得当时的情景,他跟人说,追悼会是在贤良寺举行,那一天,他的泪就没有停过。他渐渐说着,声音渐渐低下去,仿佛一本书,慢慢翻到最后一页。

有人央求他给林的诗集再版写一些话。他想了很久,面容上掠过很多神色,仿佛一时间想起许多事情。但最终,他仍然摇摇头,一字一顿地说,我所有的话都应当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他停一下,又继续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他说完,闭上眼睛,垂下头,沉默了。

他从来没对她说过要爱她一辈子,也没说过要等她。他只是沉默地,无言地做这一切。爱她却不舍得让她痛苦选择,因此只得这样沉默。因为,能够说出来,大约都不是真的。

爱固然值得珍惜,但是要人爱你一时一刻并不难。但是最美最好的,是有个人在至老时候还会想起你。那样深刻,深刻到他一生都从未忘怀过你。他会想起你年少时候的容颜,在他心中,你永远都是十七岁的那个穿白衣裳的小仙子。他会想到嘴边不自觉地轻轻地微笑起来,叹息地说,她啊……之后便是沉默,沉默之下,原本是有千言万语的,可是已经不必说了。那样的你,在那样的他的心中,便是独一无二的万古人间四月天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